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悲哀:给外国人打工!

北京时间2014年5月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

至此,中国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搜狐、新浪、奇虎360、盛大网络、巨人、完美世界(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表的《“中国互联网100强”(2013)》的排名),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证券市场上市。

而且,除腾讯选择在香港外,其余都选择在美国上市。为何中国本土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其它不少优质企业要远走他乡,谋求异国上市呢?这一现象之下又掩藏了怎样的无奈与悲哀?

阿里巴巴是不是个好项目?

在此当口问及阿里巴巴是不是好项目,无异于评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是不是美女那样滑稽可笑。且不论其它,仅以其此次上市可能达到的市值而言,有关分析机构称,阿里集团估值就在15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这样的企业,岂止良好,用优秀、卓越等词汇,都难以形容其程度。

然而,阿里巴巴背后的投资人却主要是外国人。马云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后,第一笔天使投资500万美元是由高盛牵头,并联合美国、亚洲、欧洲一流的基金公司如Transpac Capital Investor AB of Sweden、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的参与而进行的。

阿里巴巴集团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马云仅持股8.9%,日本软银集团持股34.4%,雅虎持股22.6%,两家境外机构合计持股高达57%。其中,日本软银在阿里巴巴发展早期为其注入两笔风险投资:2000年2000万美元,2004年6000万美元。即使取可能的市值中间值2000亿美元计算,软银所持股票价值就高达668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835倍。

阿里巴巴集团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中,腾讯如此,百度如此,新浪亦是如此,即它们都是由外国人控股。在创立和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得到国内投资人的多少支持,以致最后它们都不得不为外国人打工。

我时常听到国内投资人到处抱怨国内没有好企业可投。可是,为什么中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里鲜见他们的身影?国内投资人除需大力提升早期挖掘、中期培育、后期支持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专业能力外,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太过急功近利!他们大多是希望今天结婚,明天就抱上个金娃娃。

而发达国家成熟的投资人则很懂得取得较高回报的投资大多需要耐心,“往往是先谈一段时间的恋爱,然后结婚、怀孕,其中,还要胎教”,最后才是瓜熟蒂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一直奉行的六大投资原则之一就是“长期投资”,他的单个项目平均投资周期都在八年以上,最少的也有个三年五载。

孙正义首笔对阿里巴巴的投资至今已经持守14年之久,期间经历了2001年和2003年的两次互联网企业低谷时期,阿里巴巴差点熬不过去。于今,看到孙正义等外国投资人赚取如此高额回报,国内投资人(包括不少知名投资人),是应该吃“酸葡萄”还是“羡慕嫉妒恨”呢?

(本文作者介绍: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世界五百强企业前副总、法学博士。)来源:chinaz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悲哀:给外国人打工!》上的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